紙尿褲行業里,經常會把產品送去第三方權威檢測機構檢測,那么。。。我們到底是檢測哪些指標呢?那些指標到底有什么作用呢?
1. 滲透性能
滑滲量:主要和表層對尿液的親水性有關。一般親水性越好,滑滲量越小,同時滑滲量與吸收速度等很多因素也有一定相關性,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紙尿褲吸水速度的快慢。
回滲量:反映的是紙尿褲的吸收能力與鎖水能力。如果在一定壓力下,回滲量較大,會導致寶寶皮膚與尿液接觸,容易滋生細菌,傷害皮膚。
滲漏量:反映的是尿液從紙尿褲底膜漏出的量。如果滲漏量過大,紙尿褲相當于沒有發揮基本的使用性能。
2. 吸水性能
吸水速度:寶寶尿尿過程中,如果紙尿褲不能快速吸收尿液,就有可能漏尿;吸收速度較慢,寶寶皮膚與尿液接觸時間過長,也可能傷害皮膚。
不起坨不斷層:主要關系到寶寶使用時的舒適度。
3. 透氣性
寶寶的皮膚汗腺排汗孔很少,不能很好地控制皮膚的溫度。如果紙尿褲透氣性不佳,尿液被吸收后,熱氣和濕氣易使寶寶產生悶熱感,嚴重的會造成小屁屁紅腫、發炎,產生尿布疹等。
二、如何讓寶寶遠離紅屁屁?
不少媽媽都為寶寶「紅屁屁」而擔憂,但紙尿褲真的就是「紅屁屁」的唯一元兇嗎?如何避免「紅屁屁」呢?
1. 為什么會「紅屁屁」?
寶寶「紅屁屁」,醫學術語稱之為「尿布皮炎」或「尿布疹」,是指尿布覆蓋的區域出現的皮炎。
用尿布或尿不濕的寶寶很容易出現尿布皮炎,所幸尿布皮炎一般并不嚴重,很多時候在家正確治療、護理就會好轉。
嬰兒皮膚嬌嫩,長時間處于不透氣的潮濕環境,加上受到尿液、糞便等物質的刺激,就容易出現「紅屁屁」。此外,寶寶皮膚薄,也容易因摩擦而潰爛。
2. 勤換是關鍵
媽媽需要自己摸索更換紙尿褲的頻率,不必過于教條化。
首先,同一年齡段的寶寶的尿尿頻率有很大差別。比如都是 3 個月大的小孩,一天 12 次或 20 次都很正常。所以,建議家長根據每個孩子自身的特點調整更換紙尿褲頻率。
其次,國外紙尿褲,通常尿一次就更換;國內平均排尿 2 次更換。
再次,通常市場上主流品牌的大碼尿褲吸收總量在 300 ml 左右,有效使用區約 50 ~ 60%,即 180 ml,大致為嬰兒 3 次排尿的量,所以,建議大碼紙尿褲的接尿次數不要超過 3 次。
3.「紅屁屁」和紙尿褲質量有關系
透氣性不好,容易形成潮濕環境;
吸水性不好,會增加尿液與寶寶皮膚接觸的時間;
材質粗糙,會磨損寶寶皮膚,貼合度不好、彈性差會加重摩擦。
兒科醫生建議,要降低寶寶「紅屁屁」幾率,避免尿布皮炎惡化,爸媽們應該通過正規渠道購買質量較好的紙尿褲。
每次寶寶大便后,不要用濕紙巾擦拭,盡量用清水沖洗,清洗后嘗試用低風檔電吹風吹干,保持局部皮膚干爽,再涂上含有氧化鋅的護臀霜。
如果寶寶紅屁屁情況嚴重,長期不見好轉,應該及時去醫院就診。